对计划送孩子入读英国私校的家长来说,“提前规划”从来不是一句空话——错过关键时间节点,哪怕孩子能力出众,也可能与心仪名校失之交臂。尤其是英国私校核心的11+和13+入学路径,两者的准备逻辑、时间节奏截然不同,只有摸透其中规律,才能帮孩子少走弯路。
11+:走读校与部分寄宿校的“主流选择”,9岁起就要行动
11+入学以孩子11岁时正式入读为目标,是英国大部分走读私校、部分寄宿私校的主流招生方式,尤其多被女校采用,家有女孩的家长需重点关注。这条路径的核心是“不拖延”,从孩子9岁(国内四年级)开始,就要进入“准备倒计时”。
9岁这一年,家长的核心任务是“筛选与了解”:先根据孩子的兴趣、学术优势锁定2-3所目标校,再主动参加学校的开放日——线下开放日能让孩子直观感受校园氛围,也能帮家长摸清学校的招生偏好(比如是否看重课外实践、语言表达),切忌等到孩子6年级才慌慌张张开始了解,此时很多学校的“前期沟通窗口”已关闭。
孩子10岁时,就要进入“正式备考期”:一方面要完成目标校的“提前注册”(英国私校普遍有注册截止期,逾期无法报名);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性准备入学考试——比如练习ISEB Pretest(不少学校采用的标准化预测试),或研究目标校往年的自主出卷真题,熟悉题型节奏。
到了孩子11岁的秋天(通常是9月前后),就要提交正式申请并参加考试:考试时间集中在每年11月至次年1月,考后若通过学术筛选,会进入面试环节,面试多安排在圣诞节前后或1月初。整个流程环环相扣,一步滞后就可能影响最终结果。
13+:顶级寄宿男校的“敲门砖”,提前3年规划是底线
如果目标是伊顿、哈罗、圣保罗、威斯敏斯特等英国老牌顶级寄宿男校,13+几乎是唯一路径。这条路径的核心是“更早启动”——需提前3年准备,错过注册时间,连竞争资格都会失去。
13+的“时间锚点”要从孩子9-10岁抓起:此时必须完成目标校的注册,尤其是伊顿、哈罗这类超热门校,注册截止期甚至会提前到孩子小学五年级上学期,一旦逾期,学校会直接关闭报名通道,再优秀的孩子也无法参与后续筛选。
注册后,孩子10岁的秋天会迎来第一关——Pretest(预测试):考试内容涵盖英语、数学、逻辑思维(文字推理、图形推理),部分学校还会加入初轮面试。这一轮的核心是“获取资格”,通过后学校会发放Conditional Offer(有条件录取),相当于帮孩子“占住一个名额”,但最终能否入学,还要看后续的“最终考核”。
等孩子12-13岁时,就要面对“临门一脚”的考核:要么参加英国私校通用的Common Entry统考(覆盖英语、数学、科学等核心科目),要么参加目标校自主组织的最终轮测试,只有成绩达标,才能将之前的“有条件录取”转为“正式录取”,真正锁定入学资格。
给低龄家长的3条实在建议:别让“拖延”耽误孩子
如果家里孩子现在刚满8-9岁,正是规划11+、13+的黄金起点。总结两条路径的核心逻辑,有3点建议值得家长记牢:
第一,明确“路径匹配”:想冲顶级寄宿男校,优先锁定13+;若倾向走读校、部分寄宿校或女校,11+是更合适的选择,不要盲目跟风,结合孩子的入学目标选对路径,比“埋头备考”更重要。
第二,别只盯“成绩”:现在英国私校越来越看重孩子的“综合素质”——面试时会关注孩子的表达能力、逻辑思维,甚至会通过小组活动观察孩子的合作意识,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参与演讲、辩论、公益活动,这些都能成为面试中的加分项。
第三,不懂就问别硬扛:每所私校的招生细节都有差异(比如有的学校13+不要求Pretest,直接看Common Entry成绩),如果对某所学校的流程有疑问,及时咨询专业顾问或学校招生办,避免因信息差错过关键步骤。
英国私校的申请,从来不是“孩子一个人的战斗”,而是家长与孩子的“共同规划课”。与其焦虑“能不能考上”,不如从现在开始梳理时间线——早一步明确方向,孩子就能少一分压力,多一分从容。毕竟对低龄留学来说,“踩准时间点”,就是成功的一半。